按揭利息H+1.3%,現金回贈高達 1.2%,保證全城最高!
宅谷獨家優惠
計劃一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 0.45%+1300
適用於新居屋
計劃二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一手及二手私樓
計劃三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轉按套現
銀行特別按揭計劃
劏房、無稅單的自僱人士、
債務整合、資產審批(適合收入不足人士)、唐樓、村屋等等

WhatsApp 查詢回贈

劉小姐
6332 2553
最新優惠
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享有額外宅谷回贈。
即時查詢 6332 2553 (劉小姐)
或直接Click以下Whatsapp登記:
新居屋
6332 2553
新居屋及綠置居按揭,利息低至H+1.3%,現金回贈0.45%+1300,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享有額外宅谷回贈,直到4家專門承造居屋銀行,不經第三方,歡迎比較實際回贈金額,自2000年開始,經我們轉介處理已超過45000宗。
新聞資訊 > 按揭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968
按揭新聞
財爺鬆口樓市減辣 首置或寬按揭成數
2023年6月6日 (文匯報)
業界倡最高借九成半 樓價上限3000萬

財爺鬆口樓市減辣 ,擬放寬首置按揭成數。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本港經濟狀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暫時無意調整樓市「辣招」,但會密切留意樓市,在可行情況下,會考慮為首次置業市民再放寬按揭成數比例。此為政府今年初調低物業印花稅後再度鬆口樓市減辣,有業界人士指出,樓市是本港經濟及財政收入重要支柱,在目前炒風已熄及供應增加的情況下,減辣甚至撤辣有助經濟復甦,建議可將首置最高按揭成數調升至九成半,或將高成數如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調升至3,000萬元。◆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陳茂波昨表示,暫時無意調整樓市「辣招」,但會密切留意樓市。他指出,政府推出樓市「辣招」後,市場炒風並不熾熱,但房屋供應仍然相對有限之下,要優先照顧本地市民置業需要。當局未來會密切留意物業市場情況,在可行情況下,可能考慮進一步放寬未有物業的自住買家按揭成數比例,但暫時無意調整不同需求管理措施。

他又指,去年本港經濟不佳及息口上升,置業人士或會較謹慎,當樓市一旦恢復至較正常的環境,私樓供應的增量可能亦只有數千伙,並強調物業是用作居住,不是用作炒賣,在供應偏緊時,政府要優先照顧自住需要。

非按保按揭成數最高僅六成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昨回應稱,政府去年2月放寬按保樓價上限,即所謂「財爺Plan」,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可借九成按揭、1,200萬元或以下可借八成按揭;另外,由於按保樓價適用範圍上調至1,920萬元,樓價1,371萬元或以下可借七成按揭,樓價1,600萬元或以下可借六成按揭,樓價1,920萬以下貸款額上限960萬元。然而,現行使用按保與非按保個案之按揭成數的差距頗大,非按保之按揭成數最高僅六成,一超出六成按揭,即使申請人已經儲夠三成首期,打算只承造七成按揭,也是需要透過按保申請按揭,亦需要繳付按揭保險費,這樣無疑對首置人士增加負擔。

她指出,現時非按保個案需要儲不少於四成首期,即最多可借六成按揭,而樓價834萬或以上的物業之按揭成數已不足六成,因為六成按揭的樓價上限是500萬元按揭額,而1,000萬元以上物業的非按保按揭最高僅五成。故此,她認為,若政府為首置人士回復加辣前沿用已久的七成按揭上限樓按措施,令首置客可選擇以三成首期免按保零保費置業,減輕上車負擔。

千萬元樓准借八成減300萬首付

經絡按揭則指出,目前800萬元樓價的樓花單位,現時只能承做六成按揭,若政府能放寬按揭成數上限至九成,即可減少240萬元的首期開支,減幅達75%;假設一個1,000萬元樓價的樓花單位,現時只能承做五成按揭,若能放寬按揭成數上限至八成,即可減少300萬元的首期開支,減幅達60%。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樓市炒風早不存在,辣招作用已名存實亡,於樓價下行周期,適時減辣是必須的。如今年初調低物業印花稅,有助物業市場流轉,屬於「小減辣」。他建議政府於樓價下行時果斷採取樓市減辣措施,以免樓市受外圍影響而急速下滑時,難以挽救。

陳永傑指,即使暫無意調整樓市辣招,如財政司司長所說,可考慮再度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成數,亦相信對整體物業市場有裨益,如可考慮將最高按揭成數調升至九成半,或者將高成數如八成按揭上限調升至3,000萬元物業,相信皆有助市民上車,亦可推動整體物業市場流轉,對樓價具支持作用。

建議重推首置低息首期貸款

陳永傑補充,政府於1998年為協助市民置業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為首置人士提供30萬元及60萬元的低息貸款。現時市民難以上車,部分原因與欠缺首期有關,建議政府可考慮重推相關低息首期貸款,以推動換樓鏈,支持樓市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亦表示香港增加房屋供應是解決結構性供求失衡的關鍵,更建議若有關炒賣所產生的系統性風險減退時,當局可分階段取消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