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利息H+1.3%,現金回贈高達 1.2%,保證全城最高!
宅谷獨家優惠
計劃一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 0.45%+1300
適用於新居屋
計劃二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一手及二手私樓
計劃三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轉按套現
銀行特別按揭計劃
劏房、無稅單的自僱人士、
債務整合、資產審批(適合收入不足人士)、唐樓、村屋等等

WhatsApp 查詢回贈

劉小姐
6332 2553
最新優惠
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加碼額外$300現金回贈
即時查詢 6332 2553 (劉小姐)
或直接Click以下Whatsapp登記:
新居屋
6332 2553
新居屋及綠置居按揭,利息低至H+1.3%,現金回贈0.45%+1300,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加碼額外$300現金回贈,直到4家專門承造居屋銀行,不經第三方,歡迎比較實際回贈金額,自2000年開始,經我們轉介處理已超過45000宗。
新聞資訊 > 按揭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11702
按揭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9年6月4日
陳茂波:留意自製首置身分買樓,議員謝偉銓建議「甩名」後5年不可首置入市。

【明報】樓價高企兼政府辣稅緊箍咒下,令不少買家藉「甩名」自製首置身分入市,以節省稅項開支。財政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港府已留意到部分買家藉自製首置身分入市。未知是否意味政府稍後將就此出招。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透過「甩名」自製首置身分雖然不犯法,但相關買家並非真正首次置業,建議業主「甩名」後5年內不可以首置身分入市。

【星島日報】曰,港府明年首季入市,200億置業辦社福設施。《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二百億元購置物業提供福利設施,勞工及福利局和社署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詳情,政府將會分三年購置總樓面面積約五萬七千平方米(六十一萬三千多方呎)的私人物業,並建立一百五十八個福利設施,比較早前建議的一百三十個為多。如財委會七月通過撥款,將由明年首季起入市,首批新增服務最快於明年底開始運作。購置物業計畫主要增加更多安老設施,設置社福設施數目以元朗最多。地產界以每個物業的平均面積計算,估計平均呎價近三萬二千六百元。

【HK01】謂,孫明揚明言樓市難壓抑,倡林鄭向地產商施壓收回土地建屋。樓價持續颷升,港人置業及租樓負擔更沉重。17年前曾推出「孫九招」拯救低迷樓市的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指出,香港樓價走勢難以預測,現時採取任何額外措施亦難遏抑樓價升浪,政府倒不如向市民表明毋須急於透過置業解決居住問題,同時應集中房屋資源處理基層住屋困難,優先增建公屋來縮短輪候冊申請。

【蘋果日報】稱,首四個月辣稅成交佔比低,陳茂波「出口術」,關注自製首置。上周CCL創歷史新高,連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立法會財委會上指出,留意到本港樓價連升四個月,樓價比97年高峰還要高出1.26倍,而上月總體樓市成交量逾7,000宗,惟涉及的買家印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所佔比例較低,了解到部份市民透過自製首置入市,令稅收減少。預期陳茂波出口術,意欲市場收歛有關情況。

【文匯報】報導,晟林奇則共賞。如果說香港發展商出名為新盤設計夠細奇則,內房企來到香港發展新盤更具創意。內房福晟國際首個在香港推售的新盤何文田喇沙利道6號晟林昨日上載售樓書,爭取月內發售。其中,標準樓層的E、F室一房戶,將浴廁內的洗手盆放置於浴廁門外。至於面積達3,949方呎的頂層複式特色戶更「獨特」,單位兩層設有5個浴廁、1個洗手間及一個廚房,但整個單位竟然不設任何睡房、儲物房、工人房,儼如一個巨無霸開放戶。

【東方日報】指,現樓按揭逾萬宗,近八年最多。五月現樓按揭登記按年急增81.97%,至一一年六月之後最高水平,四大香港銀行於相關登記的總市佔率,按月回升6.9個百分點,至82.4%,力壓其他市場參與者。滙豐銀行市佔率進一步上揚,按月增加4.3個分點,至31.6%,連續二十七個月佔據榜首地位,其後依次為中國銀行(香港)(02388)、恒生銀行(00011)及渣打銀行(香港)。

【信報】指,首置盤煥然懿居下周三揀樓。市區重建局推出的紅磡「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煥然懿居,450個屬首置盤的單位,將於下周三(12日)起揀樓。市建局昨日將煥然懿居的銷售安排上載至該樓盤的網站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據銷售安排顯示,首批獲邀請的合資格申請者,將於6月12至18日揀樓。

【晴報】報導,4月樓價高97年近1.3倍,港府未擬設租管。環球經濟不穩,但本港樓市勢頭正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立法會表示,樓市自今年1月起反彈,4月整體樓價較1997年高峰時高出1.26倍,且首季置業供款佔市民收入比重達69%,明顯超出負擔能力。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拒絕重新設立租務管制,並謂管制後業主仍可通過雜費等變相加租,除非正常市場競爭未能制約業主優勢,否則不會輕易考慮引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