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利息H+1.3%,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保证全城最高!
宅谷独家优惠
计划一
P - 1.75% (实际利率 4.125%)
按揭现金回赠 1.93%
适用於新居屋
计划二
低至H+1.3%
按揭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
适用於一手及二手私楼
计划三
低至H+1.3%
按揭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
适用於转按套现
银行特别按揭计划
劏房、无税单的自雇人士、
债务整合、资产审批(适合收入不足人士)、唐楼、村屋等等

WhatsApp 查询回赠

刘小姐
6332 2553
最新优惠
新居屋按揭,准业主预先Whatsapp登记可加码额外$300现金回赠
即时查询 6332 2553 (刘小姐)
或直接Click以下Whatsapp登记:
新居屋
6332 2553
新居屋及绿置居按揭,利息P-1.75(实际利率 4.125%) 全城最低,现金回赠1.93%,新居屋按揭,准业主预先Whatsapp登记可加码额外$300现金回赠,直到4家专门承造居屋银行,不经第三方,欢迎比较实际回赠金额,自2000年开始,经我们转介处理已超过45000宗。
新闻资讯 > 按揭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1780
按揭新闻
辣招不撤难救市 那堪派糖又缩水
2023年2月23日 (东方)
进入后疫情时期,环球经济仍然不明朗,香港作为外向型细小经济体,外围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独善其身。在经济欲兴未兴之际,现届政府发表首份《财政预算案》,美其名曰「中间偏松」,实际上对激活经济疲软无力。在财赤高达1,400亿元的背景下,派糖名正言顺大缩水,包括备受关注的消费券金额减半;至於楼市辣招依然不肯撤,只作微调减辣,对跌跌不休的楼市振兴乏力。

唱淡财政 管理期望

受疫情及卖地收入大减所累,抗疫开支增加,地价和印花税收入均较预期少,2022/23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6,038亿元,较原来预算低15.7%,即1,121亿元;预计2022/23年度综合赤字为1,398亿元;财政储备在今年3月31日预计为8,173亿元。「千亿财赤」吹了多时,市民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加上行会召集人亟力反对续派消费券,部分官员亦加入「唱淡」,在大玩「期望管理」下,如今财爷将消费券金额减半至5,000元并分两期发放,部分市民可能已经收货。

香港过去长期有盈余,所谓财赤大都是「狼来了」的伎俩,今年真正面对千亿财赤,减少派糖自是理直气壮。但正如财爷自己所说,整体公共财政并非看一年两年,而是整个周期全面地看,本港经济前景随着中港全面通关而变得正面,预料全年经济会回复正增长,增幅介乎百分之3.5至5.5;而且目前的零售及出口市道仍然较差,派消费券有望提振经济,利多於弊。

既是如此,为何不大手笔派多一点呢?须知消费券对於绝大部分打工仔来说是甘霖雨露,基层更是靠此支撑生活,可见这笔钱绝非如某些权贵所说「烧烟花」浪费资源,而是救命稻草。何况整体派糖规模大缩水,岂止消费券减半,综援及长生津等只获额外发放多半个月,没有了「出双粮」这支歌仔唱;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宽减上限由一万元减至6,000元;物业差饷亦只宽减首两季等。不仅基层失望,中产同样近乎没有得益。凡此种种,皆证明高官生活离地,看不到民生维艰。

须知香港百物腾贵,单是两电大幅加价必然加剧通胀,打工仔薪金增长却似有还无,基层固然「求财若渴」,中产生活同样好不了多少。事实上,中产向来最被政府所忽视,社会福利最少,退休保障严重不足,只能寄望港府宽减薪俸税、差饷等聊胜於无。现在连这些仅余的「福利」都被砍去大半,难怪中产慨叹交税到底为了甚么?

微调税阶 无助托市

当然,在港府事先张扬大唱淡风之下,派糖缩水已可预期,但拒绝撤销楼市辣招,只肯微调减辣,则由地产业界到买家都只能摇头叹息。当局表示,即日起调整首置印花税税阶,目的是减轻一般家庭首次购置自住物业,特别是中小型单位的负担,最多可节省两至三成税款。楼价愈低,税率减幅愈大。

表面看,这也算是一项「德政」,问题是,港府言必称「自由市场」,理应实行不干预原则,楼市辣招只应是一时之策,不应长久存在,惟港府由2010年开始推出楼市辣招,冀短期压抑当时楼价,至今已踏入第13个年头。由於市民对住屋需求属刚性,本港面对土地供应不足、利率长期偏低等因素影响下,楼价仍辗转向上,直到去年楼市转升为跌,并非辣招收效,而是环球市况令市民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尽管今年有中港通关的利好因素,但观乎内地收紧银根,阻止资金外流,本港移民潮又方兴未艾,出生率连连下跌;美国加息周期未完,负面因素显然比利好因素多。两大测量师行不约而同看淡今年楼市,预计住宅楼价再跌5%至一成,原因正在於此。

更须指出,去年楼宇买卖宗数按年大跌38%至59,619宗,创1996年有纪录以来新低;合约总值亦重挫四成至5,545亿元。而截至2022年第四季末,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按季狂飙22倍,达到12,164宗,为2005年第一季度以来近18年新高,涉及金额则由去年第三季的30.06亿元暴增21倍至662.52亿元,创自2003年第四季度的最高水平。这些数字透露出危险讯息,楼市一旦继续下行,过去两三年高位入市的负资产势难翻身。

春江水寒鸭先知。港府去年卖地收入大减,近期更有多幅地皮流标,已知地产业界不看好前景。外界都预期港府因时制宜,撤辣救市,惟高官一味畏首畏尾,微调对托市作用微乎其微;何况香港楼市畸形,愈跌愈乏人问津,愈跌愈无人敢入市,港府以为楼价下滑有助市民上车,只是一厢情愿。

巧妇难为无米炊,但在港官瞻前顾后、不敢作为下,有米无米,市民都要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