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利息H+1.3%,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保证全城最高!
宅谷独家优惠
计划一
P - 1.75% (实际利率 4.125%)
按揭现金回赠 1.93%
适用於新居屋
计划二
低至H+1.3%
按揭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
适用於一手及二手私楼
计划三
低至H+1.3%
按揭现金回赠高达 2.4%+$12000
适用於转按套现
银行特别按揭计划
劏房、无税单的自雇人士、
债务整合、资产审批(适合收入不足人士)、唐楼、村屋等等

WhatsApp 查询回赠

刘小姐
6332 2553
最新优惠
新居屋按揭,准业主预先Whatsapp登记可加码额外$300现金回赠
即时查询 6332 2553 (刘小姐)
或直接Click以下Whatsapp登记:
新居屋
6332 2553
新居屋及绿置居按揭,利息P-1.75(实际利率 4.125%) 全城最低,现金回赠1.93%,新居屋按揭,准业主预先Whatsapp登记可加码额外$300现金回赠,直到4家专门承造居屋银行,不经第三方,欢迎比较实际回赠金额,自2000年开始,经我们转介处理已超过45000宗。
新闻资讯 > 按揭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8675
按揭新闻
「首置盘」千伙 明年底推出
2017年10月12日
选址观塘安达臣道 家庭月入限5.2万至6.8万

本港楼价高企,住屋问题一直困扰港人。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港人首次置业先导计划」,建议於明年底在政府卖地表中选取一幅位於观塘安达臣道住宅用地推行先导计划,估计可提供约1,000个首置单位。「首置」计划设有入息限额,家庭申请人收入由52,001元至68,000元,政府会在明年年中公布计划的详情。

林郑月娥指出,在众多民生议题中,房屋问题属最严峻、最棘手、最复杂,但同时却是市民最期望现届政府能以创新思维,大刀阔斧可解决的问题,今日房屋供不应求、楼价飙升,既有外围的因素,也有种种内部成因,本届政府有决心并会尽最大努力去扭转这局面。

她提到,自从她在竞选政纲中提出在居屋之上,构建中产家庭可以负担的「港人首置上车盘」,让较高收入的家庭在私楼楼价持续上升下能重燃置业希望,社会极为关注,但由於公营房屋的土地供应短缺,政府只会在不影响现时公营房屋供应的前提下,提供建议的「首置」单位。

与私楼混合发展 港人优先

施政报告指出,「首置」计划的土地来源将会是私人发展商拥有或从政府购买得来的土地,建议於明年底,在政府卖地表中选取一幅位於观塘安达臣道估计可提供约1,000个单位的住宅用地,推行先导计划,政府将於明年年中公布计划的详情。根据政府资料,该地盘位於安达臣道石矿场以南,安达邨以东,面积约2公顷。

报告指,政府初步构思是透过地契条款,要求发展商作混合发展,即除兴建私人房屋单位外,须设计、兴建及出售指定数目的「首置」单位,出售对象的资格由政府规定,资格包括须为居港满7年的香港居民、从来没有在香港置业、而收入介乎居屋收入限额和居屋限额加约三成之间。根据现时居屋限额计算,「首置」申请者的收入限额,单身人士由每月收入26,001元至34,000元,而二人或以上家庭则由52,001至68,000元。

售价参考负担力 严限转售

报告提到,「首置」单位的售价和面积会参考合资格人士的负担能力,而转让年期限制亦可能须较居屋更严谨,惟转让补价问题则仍须进一步研究。

报告又说,鉴於「首置」的细节与现行的居屋和将大量供应的「绿置居」环环相扣,因此政府会与房委会和业界共议,聆听社会意见。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首置」计划类似「港人港地」,属另一种类型的公营房屋,计划共提供1,700个单位,其中1,000个拨作首置盘单位,其余700个为私人单位;政府会对私人发展商公开招标方式出售土地,在地契条款上列明出售要求,包括入息限额、单位面积、售价、以至推售期和推售数量等,销售则由发展商负责,落成日期、订价、单位规模等亦由发展商决定。至於推售时间表及转售限制,消息人士指暂时未有具体定案。

5.5万人合资格 无碍建公屋

消息人士又指,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数字推算,现时符合申请资格的收入群组大约有5.5万人,「首置」计划是回应这个组群对购买私楼的期望,理论上这批人有足够负担能力,亦相信发展商会考虑一系列限制。

在按揭方面,消息人士指政府会考虑提供有别於私楼的按揭优惠,但不一定由政府作担保,一旦业主无能力继续供款,亦不倾向由政府回购单位。对於早前多个发展商表明有意在持有农地发展「首置」单位,消息人士则称要进一步研究。

林郑月娥昨日下午出席记者会时表示,目前土地供应难以照顾基层住屋需求,未来5至10年公营房屋供应都会紧张,如果再将有限资源放在「首置」,不会得到社会支持及认同,所以「首置」的房屋供应一定是来自公营房屋以外的来源。不过她补充,长远不能完全单靠政府卖地表,否则将私楼地拨作兴建资助出售房屋,对想要进入私楼市场的家庭不是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