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利息H+1.3%,現金回贈高達 1.2%,保證全城最高!
宅谷獨家優惠
計劃一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 0.45%+1300
適用於新居屋
計劃二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一手及二手私樓
計劃三
低至H+1.3%
按揭現金回贈高達 1.2%
適用於轉按套現
銀行特別按揭計劃
劏房、無稅單的自僱人士、
債務整合、資產審批(適合收入不足人士)、唐樓、村屋等等

WhatsApp 查詢回贈

劉小姐
6332 2553
最新優惠
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加碼額外$300現金回贈
即時查詢 6332 2553 (劉小姐)
或直接Click以下Whatsapp登記:
新居屋
6332 2553
新居屋及綠置居按揭,利息低至H+1.3%,現金回贈0.45%+1300,新居屋按揭,準業主預先Whatsapp登記可加碼額外$300現金回贈,直到4家專門承造居屋銀行,不經第三方,歡迎比較實際回贈金額,自2000年開始,經我們轉介處理已超過45000宗。
新聞資訊 > 按揭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842
按揭新聞
【聚焦施政藍圖2023 樓市減辣】平衡樓市經濟風險 放寬三項「辣招」
2023年10月26日 (文匯報)
專才置業「先免後徵」 鼓勵落地生根

高息環境持續時間長過預期,拖累香港樓交投大縮水,樓價亦較前年高峰大跌16%。施政報告昨日宣布調整樓市三項「辣稅」,額外印花稅(SSD)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稅率由15%減半至7.5%;合資格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則由「先徵後退」改為「先免後徵」。相關調整昨起生效。值得留意的是,若外來人才在未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前已賣出物業,須在30日內向稅務局繳付相關印花稅稅款,遲交則有可能被罰10倍「指明款項」。◆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表示,政府當年推出「辣招」是因應樓價及炒賣活動非常活躍,惟近期樓市在高息環境及經濟面對多重挑戰下,樓價亦有所調整,財富效應影響部分經濟,政府作出平衡後「減辣」。將合資格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則由「先徵後退」改為「先免後徵」,期望藉此鼓勵外來人才來港落地生根。

繼續打擊「摸貨」 防範炒賣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說,是次只「減辣」而非全面「撤辣」,是因為政府要平衡市場,除放寬需求管理,亦要繼續打擊「摸貨」,防範炒賣風險;同時繼續觀察市場需求情況,衡量「減辣」對市場的衝擊。

消息人士續指,2010年推出樓市「辣招」,是因為當時市場供求失衡,因此推出需求管理措施以保障本地人優先置業;惟過去一年樓市供求明顯改變,加上高息環境持續,市場交投大幅萎縮,同時預料未來住屋供應將持續增加,因此政府適時「減辣」。

「減辣」料可加快市場流轉

對於「減辣」或令政府稅收減少,消息人士強調,「辣招」本身推出目的並非為達到財政目標,同時不排除「減辣」可加快市場流轉。考慮到政府在未來5年會準備好可興建約8萬伙私宅單位的土地,較上次公布的5年期7.2萬伙增加8,000伙。在未來住宅供應增加的趨勢之下,政府有空間調整需求管理措施。

至於市場憂慮「減辣」或令樓市再次掀起炒風,消息人士指,樓市交投和樓價走勢是取決於市場對樓市前景的看法和環球利率走勢。事實上,政府數據顯示,今年9月住宅樓價已比2021年9月同期下跌16%;而過去7至9月平均每月只有約3,100宗住宅成交,較2021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約6,700宗成交大減超過一半。

「先免後徵」只限一個物業

為吸引人才來港定居,施政報告宣布,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變相讓外來人才與本地人的首次置業成本「睇齊」。消息人士補充,「先免後徵」只適用於透過「人才計劃」來港的合資格外來人才,而外來「非人才」則無法獲得暫免。此外,外來人才只能為一個住宅物業申請「先免後徵」,意味若人才買家想換樓,便須先賣出首個物業,才可為第二個物業申請「先免後徵」,亦即仍有機會需同時為兩個物業各預留15%稅款資金。

消息人士指,若外來人才在9年內(即7年常居於香港年期及額外 2 年為緩衝期)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在期間已賣出物業,便須在30日內向稅務局繳付相關印花稅稅款;若未能於限期前繳稅,便須繳付「逾期加蓋印花」罰款。若逾期未補交印花稅不超過1個月,罰款為「指明款項」的雙倍;若遲逾1個月但不遲逾2個月,罰款為「指明款項」的4倍;而在其他情形下,罰款為「指明款項」的10倍。

其他造地建屋措施

活化紅磡站及周邊用地

◆重新規劃及發展紅磡站及周邊鐵路設施用地,以及紅磡體育館以南的臨海及碼頭設施用地,合共約10公頃。

發展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

◆明年完成研究該20公頃用地的發展方向,考慮在當地發展對交通要求較低的低密度住宿設施,並提供休閒康樂設施。

善用「綠化地帶」

◆約16,000公頃「綠化地帶」中,超過一半有明顯發展限制。餘下8,000公頃中,1,200公頃已納入發展計劃,另255公頃去年已宣布會進行技術研究以評估建屋可行性。

資料來源:2023施政報告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